开放资源链接

      login

课程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自1958年起,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开设“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已有五十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都极为丰富。承担全校《古典文学》教学任务的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素以学术实力雄厚、科研能力突出、教学成绩斐然著称。教研室共有10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进入21世纪以来,古典文学已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古典文学”是文学院第一个获得精品课程的课程。 “中国古典文学(上)”和“中国古典文学(下)”课件都多次在各层次教学课件评奖中获奖。

  “中国古典文学(上)”自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开办现代远程教育以来,就作为文科各专业的基础课,被列入培养方案中。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文学院选派了优秀教师担任远程教学的主讲教师。从2001年开始为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摄影等专业的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学生开设该课程。

  “中国古典文学(上)”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整体设计是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讨论确定的。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之后,又根据教学实践和各种反馈意见,由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安排,对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两次较为全面的修订。改版后的课件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趋完美,对远程学习更加适用。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上)”课程的教材有网络课件、光盘课件、印刷教材三种形式供学生使用。

课程团队

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有丰富的传媒教育和网络教育基础课教学经验
      主讲教师刘丽文教授是博士生导师,1985以来曾为不同专业、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授该课程,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自中国传媒大学开办现代远程教育,刘丽文教授就投身到远程教学工作之中,很受学生欢迎。参与本课程总体设计的白岚玲教授和董希平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学积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颇受学生欢迎的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坚。

2.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化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队伍
      该课程的课件制作队伍,包括教学设计、摄像、录音、编辑、导演、美工、视频节目制作和网页制作等各类人员。在整个网络课件制作过程中,将教师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等用最恰当的媒体形式加以呈现,实现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

3.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监控与反馈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团队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远程教学教务部在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大纲修订,教学环节组织、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反馈、非学术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流程,专人负责,为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4.为教学过程提供技术支持保障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技术部自主研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务管理平台,为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教务管理、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为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供可能,为教师和学生的顺畅沟通提供服务。

课程特色

1.课程定位准确,课件文本体例合理,教学内容科学系统,表述严谨生动
      课件正文采用文学史教材体例;内容注意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引文注释严守学术规范,同时又生动活泼;音频、图片、视像有机结合;语言力求深入浅出,并在难点之处,加上详尽的注释;视频讲解口语化。另外,配套教学资源亦成为与学生自学相适应的完整体系。与文学史配套的教学资源分两大类,一是围绕文学史讲解的,一是围绕作家作品的。这两大类内在逻辑严密,涵盖学习各个环节,对自学者来说,兼具引导学习方法的意义。

2.课程内容丰富而精粹,信息量大,对学生切实可用
      本课程的课件共约60万字左右。其中,文学史部分依据课堂教学形式,以20多万字的篇幅,最大限度地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文学史精华传授给学生。作品库选量大,“作家小传”内容丰富。

3.学生评价科学合理
      本课程以五种成绩评价方式构成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平时作业评、期末考试评价、小组讨论评价、实践性作业评价及网络学习平台记录评价。

4.教师认真负责,指导及时到位,学生反映良好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学生学习,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回答学生问题。学期开始教师发布“课程安排”,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提醒学生跟上学习进度;每一编学习之初都发布本编的课程纲要、参考书目、思考题自测题,每一编结束时都发布思考题答案,以使学生自我检验学习效果。成绩的评定不仅用分数,还有评语;期末考试要详细做试卷分析;为学生提供新的学术动态等等。

学生评价